導 讀 在信息爆炸時代,各類報道紛亂雜擾,如亂花漸欲迷人眼,優(yōu)質(zhì)內(nèi)容也逐漸變得稀缺,標題黨橫行,毒雞湯泛濫。然而閱讀需要沉淀,更需要累積,信息就是金錢,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學會從各個渠道獲取能為我們所用的信息,并將其轉(zhuǎn)化為知識,提升個人認知能力,這里每天分享新鮮· 價值 · 深度資訊,助你成就智慧人生!關(guān)注微信公眾平臺【微價值庫】每天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收獲,不一樣的精彩
當代社會,快節(jié)奏的生活,象高速運轉(zhuǎn)的陀螺,所有人都追求快捷,便利,人人只看重結(jié)果,卻忽略了過程,站在街頭,看見的是行色匆匆,車流滾滾,卻看不見臉上的笑容。知識的爆炸化,信息的碎片化,交通的便捷化,通信的瞬間化,已經(jīng)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角角落落。這個時代,早已經(jīng)是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匆忙的腳步,趕不上時代的速度。
習慣了慢節(jié)奏的生活,習慣了原有的悠閑時光,習慣了之前社會規(guī)則,忽然有一天,這個世界熱鬧了起來,慢騰騰的蝸牛也仿佛穿上了滑板鞋,所有人都在忙碌,所有人都在趕路,目光望向前方,卻忘了腳下,為名,為利,不擇手段,社會很多規(guī)則,幾乎都推倒重來,有些人,投機取巧,不勞而獲,有些人,旁門左道,尋找捷徑,只為快速獲取。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,很多人茫然迷惘。人性的自私,貪婪,人情的淡漠,說著言不由衷的話,做著不喜歡的事,戴著偽善的面具。當看到別人輕而易舉的獲得,看到別人有意無意的炫耀,感受到別人的恥笑與奚落,你還會心平氣和的面對,還能云淡風輕的微微一笑嗎?這一切,都是人心浮躁的根源。
我們幾乎都失去了耐心,我們的內(nèi)心缺少了寧靜,內(nèi)心的躁動與不安,人心的浮躁與糾結(jié),欲速卻不達的痛苦,愈來愈重的焦慮,還有那漸行漸遠的平靜歲月,這就是當下很多人的無奈。
1
浮躁社會是什么樣的?
無論你是誰、掌握了什么資源、積累了多少家業(yè)??傆幸环N變革針對你,總有一款危機適合你。
沒有一種模式是長存的;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;人們所有的經(jīng)驗和積累,都隨時可能被顛覆、被清零,大家只能在夾縫里求生存。
因為一切都在變化,就沒什么能阻止人們不擇手段;
因為一切都有待可期,每個人的原始欲望都會被激發(fā);
因為一切模式都不永恒,每個人就只能撈一把就走,只要眼前利益;
這就是浮躁社會的特征。
人們每天都在喊創(chuàng)新,創(chuàng)新就意味著顛覆,顛覆就意味著搞破壞,破壞成了一種常態(tài)。
管仲說:有恒產(chǎn)者才有恒心。在一個被任意洗牌的社會,人們怎么才能保持初心和恒心?
浮躁的社會里,人們的生活一直被各種效率和效益主導,人們不斷鞭策加快,凡事追求立竿見影,“疲于奔命”成了多數(shù)人的狀態(tài),“搶到就是賺到,時間就是金錢,一切用結(jié)果說話”,就是普世的價值觀,就連蹣跚學步的孩子,都不能“輸在起跑線上”。
浮躁的社會里,大家的心態(tài)都是一樣的:趕緊沖進去撈一把就走,然后伺機再撈下一把。
社會很快,人們很急。急著成功,急著實現(xiàn)財務(wù)自由、體驗刺激的人生。
這種對效率的極端追求,導致了人們對過程、規(guī)則的蔑視。人們已經(jīng)進入“無利不往”的狀態(tài),越來越冷靜、現(xiàn)實、理性、麻木,活得就像一臺設(shè)定了既定程序的機器。
這就是浮躁的社會,不分男女老人、不分農(nóng)村城市、不分貧窮富裕、集體陷入了忐忑、焦躁之中。
2
那么,不浮躁的社會是怎么樣的?
孔子以前幫我們樹立出了社會秩序:比如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等等,道理很簡單,就是讓社會能夠有條不紊的運轉(zhuǎn),讓大家不要動不動就想著顛覆誰,你做好你該做的就行了。
但是在浮躁的社會里,一切統(tǒng)統(tǒng)亂套了,別說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”這些了,其它所有的論理關(guān)系都被打破了,年輕人早就不聽上一代人的話了,所有的事物都被商業(yè)化,娛樂化,甚至扭曲化。
不浮躁的社會里,人們是怎么樣的?
是工人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日益精進的手藝上,而不是隔壁福利彩票店里;
是老師知道自己的成藏在學生的未來身上,而不是自己創(chuàng)收的補習費里;
是醫(yī)生知道自己的幸福在病人健康的微笑里,而不是病人家屬送的紅包里;
是社會想辦法讓人們相信賺錢的邏輯是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”,而不是各種“投機取巧”。
是普通人也會有過得快樂的方式,商人不會因為多賺錢而去破壞規(guī)則和環(huán)境;
是人們自己吃飽后想到的不僅是享樂,還包括那些沒有飯吃的人;
是解決矛盾的方式是法律和講道理,而不是靠鬧和撒潑……
禪宗里有一段公案,行者問老和尚:“您得道前,做什么?”
老和尚說:“砍柴擔水做飯。”
行者問:“那得道后呢?”
老和尚說:“砍柴擔水做飯?!?/p>
行者又問:“那何謂得道?”
老和尚回答說:“得道前,砍柴時惦記著挑水,挑水時惦記著做飯;得道后砍柴時就想著砍柴,擔水時就想著擔水,做飯時就想著做飯?!?/p>
這就是浮躁和不浮躁的區(qū)別。
3
浮躁的人啊,比聰明會走火入魔,比好看會整容上癮,比勤奮會搭上性命。
而在不浮躁的社會里,人和人唯一相比的,是看誰更專注:
一位知乎上的分享讓人感慨:作者和妻子去日本騎行,因為妻子騎得很慢,他發(fā)現(xiàn)在妻子身后有十幾輛汽車排成長龍,卻沒有一輛按喇叭催促,甚至沒有一輛試圖超車。后來妻子將路讓出來,車隊才超過他們,一輛汽車里的小朋友還在對她喊“加油”。
這就是不浮躁的社會,人人都溫情脈脈,而不是互相看不慣。
希望有一天,希望我們這一代人,還能趕得上社會不浮躁的那一天,那時的我們或者我們的后代,就可以各就各位,各按其時,各安其事。
到時候,每個人都能過上一種穩(wěn)定而踏實的生活。不用想著顛覆別人,也不用提防被別人顛覆。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互相看順眼。
只有這樣,我們才有閑情逸致,可以坐下來聊聊天……
只有這樣,我們的生活才談得上幸福感。
其實,這是歷史上最好的好代,需要擺正的是我們的心態(tài)。不急功近利,不盲目攀比,多捫心自問,把節(jié)奏放慢,腳步放緩,把心端正,把事看淡。
留點兒時間給自己,泡杯茶,聽聽歌,享受一下慢人生。
4
找到自己的動力來源
人是極其容易缺乏動力的,就像你開車一樣,開了幾天,你就得加油,不然跑不動啊。
人也是如此,需要一些動力來源。
我覺得有一個動力來源特別好,就是找到你心中的榜樣,這是很好地能夠補給你內(nèi)在動能的。
我也會遇到內(nèi)在動能不足的時候,怎么辦?
我就會翻翻我的那些榜樣,他們的書籍,還有視頻,聽聽他們的故事,看看他們怎么保持持續(xù)動力的。
有時候,你就是需要一個人給到你一點力量就可以,你根本不需要太多知識和能力的拓展,你只需要他們給到你一個繼續(xù)下去的指令。
人性中,是極其容易妥協(xié)的,向自我妥協(xié),向失敗妥協(xié),向不確定妥協(xié)。
這時候,你就要找找你的動力來源,這些動力來源,可以是初心,可以是榜樣,也可以只要一個理由。
只要你能找到,你就有了繼續(xù)往下走的信心,這會增加你前進的動力。
5
堅定自己的初心
任何一個行業(yè)走到后期,拼的已經(jīng)不僅僅是能力了,而是一系列的因素,團隊、文化、制度。
當然,有一個點很重要,就是: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。
如果你對當下的自己不滿,如果你對未來依然有美好的期待,在生命的舞臺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,請先踏踏實實走好腳下的路。
有些人看到哪個賺錢就盲目的沖上去,不斷的從頭再來,殊不知任何機會都不是永存的,你的精力時間卻是有限的,自己不會游泳換再多的泳池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
很多人會把職業(yè)分為另一種“三六九等”。
他們覺得只有諸如醫(yī)生、律師、研發(fā)技術(shù)人員這類職業(yè)才需要講究所謂的“專業(yè)性”,而其他工種并不需要,甚至很多都是“老天賞飯吃”——不得不說,在今時今日還抱有這種想法的人,和投機取巧沒什么兩樣。
無論什么行業(yè),想要做到優(yōu)秀,想要有所建樹,就離不開“專業(yè)”二字。你必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,必須付出心力去磨練技能,才能走向?qū)I(yè),收獲成績。
我們自己也要多反躬自問,在我們所處的領(lǐng)域,我們離專業(yè)性還有多遠,能不能避免那些不專業(yè)的舉動和行為,能不能讓你的對象,你的客戶感受到你的專業(yè),從而對你產(chǎn)生信賴感?
毫無疑問地,只有那些具備專業(yè)知識、專業(yè)能力和專業(yè)精神的人,才善于及時總結(jié),能夠做到從實踐積累中提煉理論,久而久之,才會真正具備前瞻性思維,人生和事業(yè)也才能夠日益開闊。
而總有一些人,他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,在這條路上繼續(xù)前進,他們?yōu)樽约旱倪x擇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成本。
回頭看看,他們的收獲也是巨大的,不斷迭代自己的經(jīng)驗 認知和思想,而不是不斷的從頭再來,人生短短幾十年,你經(jīng)得住幾次從頭再來?
堅定自己的初心,即使在受挫時,也能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,這才能帶給自己持續(xù)的動力和正確的方向。
6
持續(xù)創(chuàng)造獨特的價值
做營銷的人,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:要持續(xù)貢獻自己的價值,只有這樣營銷才能更加順利。
創(chuàng)造價值是因,賺到金錢是果,把因做好了,乃至做到極致,果就會自然呈現(xiàn)出來。
很多人只看到了果,卻忽略了因,因此,他們把賺錢作為唯一的目的,這樣勢必導致一個結(jié)果,就是:賺不到錢。
你思考一下,如果你沒有在用戶身上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,沒有為他們創(chuàng)造獨特的價值,也沒有給到他們一定的賦能和鼓勵,他們怎么可能會把錢給到你呢。
想想都是不可能的,賺錢難,難在于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,因此,在做一件事情時,價值在先,賺錢在后。
你為別人創(chuàng)造價值,你才能得到相應(yīng)的回報,這個時候,賺錢就是順帶的結(jié)果。
如果你沒件事情,都在計較賺多少錢時,那么勢必受錢的困擾,事情也很難辦得理想。
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
越是注重因的人,越容易在價值上有所體現(xiàn),越是注重果的人,越是被高利潤、高風險障礙。
就像馬云當初做電商,王堅當初做云計算,都是在因上下功夫,在創(chuàng)造用戶價值上下功夫,這樣才能有持續(xù)的利潤進來。
聰明人,都是想著怎么把事情做好,把客戶服務(wù)好,把價值創(chuàng)造好,因此,他們更有競爭力。
最后我想說,無論我們到了人生哪個階段,我們都需要一種力量,讓自己持續(xù)生發(fā)力量,聰明人總能找到那股力量,讓自己行走在正確的軌道上,他們是真正找到道路的人,我們每個人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。
溫馨提示:此文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【微價值庫】關(guān)注更多精彩還可以獲得價值禮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