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山日報
欄目:文棚
思念母親
小時候,我特別怨恨母親,別家孩子去托兒所、幼兒園,我門都沒進去過,我的童年就是在街道上在桑基菜田上浪蕩過來的。早上沒早飯吃,只是喝點涼開水,有時玩累了大汗淋漓跑回家,涼水也沒了,便揭開水缸,咕嚕咕嚕地喝個夠。因為經常喝井水,母親發(fā)覺我一天天地消瘦,便帶我去看醫(yī)生,醫(yī)生說肚子長蟲子,藥也沒開,囑咐喂我喝一杯花生油,果然第二天便拉出一痰盂長長的鉤蟲。
有一次,早上肚子餓得咕咕叫,我就賴在托兒所的門口,向母親討幾分錢去買熱番薯吃,轟也不走,母親氣惱了,使勁在我腦袋狠狠敲了一下,才丟下兩分硬幣在石板地上,腦袋嗡地痛得淚水翻滾,雙眼模糊了,看不清硬幣的方向。之后,我寧愿挨餓寧愿去野地挖番薯吃,也不愿向母親要零錢。
我是母親第十個孩子,我兩歲的時候,父親去世了,家里沒了頂梁柱,小生意一下子垮了,面對一堆孩子的生存問題,母親哭干了淚水。母親一狠心將我送給人養(yǎng),去了鎮(zhèn)建筑工程隊的托兒所當保姆,送我給人那天,姐姐偷偷將我藏在外面,倔強地將我留下來。
母親后來調到郊外欖面沙制件場托兒所,那里距離我們家有好長的路程,家里又沒有自行車,母親很早就要步行到制件場,沿途是泥土路,坑坑洼洼,晴天塵土紛揚,雨天時沾滿兩腳泥濘。
有一個冬天,我偷偷地去找母親,走了很久,到了西江大堤上,大堤兩邊的斜坡土種著密密麻麻的葵樹,陰陰森森,從大堤上看到堤外一片蓋瓦四面通風的簡易工場,有工人在長長的模板里扎鋼筋,然后攪拌混凝土倒進模板里,做成屋脊的水泥梁預制件。
工場養(yǎng)了兩只兇猛狼狗,我不敢進去,躲在大堤的葵樹后面,看見母親提著一大盆尿布,去江邊碼頭洗泡沖刷,寒風呼呼,我看到母親的手凍得發(fā)抖發(fā)紅。我終于明白,母親手上的凍瘡與裂縫是這么得來的,我對母親的怨恨頓時煙消云散,從此萌芽了發(fā)奮圖強的信念。
今年清明因為疫情,首次不能前往母親墳前獻花拜祭,只有在文字里記錄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,記錄著我對母親的思念。
清明節(jié),是懷念親人、憑吊先輩的“感恩節(jié)”。當前,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,根據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(tǒng)一部署,2020年清明暫?,F場祭掃活動,中山日報發(fā)起“清明思親”征文活動。主題為“清明思親”;追思對象為已遠逝的親人;征文以散文為主,篇幅800字以內。征文日期:即日起至4月4日。文末請注明真實姓名、聯系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、賬號等。
◆中山日報報業(yè)集團新媒體中心
◆編輯:徐向東
◆二審:藍運良
◆三審:魏禮軍
◆素材來源:中山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