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杏仁
英文名:Semen Armeniacae Amarum
別名:杏仁
來源:為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.的種子。夏季采收成熟果實,除去果肉及核殼,取種子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落葉喬木,高達6m。葉互生,廣卵形或卵圓形,長5~10cm,寬3.5~6cm,先端短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,邊緣具細鋸齒或不明顯的重鋸齒;葉柄多帶紅色,有2腺體。花單生,先葉開放,幾無花梗;萼片5,花扣反折;花瓣5,白色或粉紅色; 雄蕊多數(shù);心皮1,有短柔毛。核果近圓形,直徑約3cm,橙黃色;核堅硬,扁心形,沿腹縫有溝?;ㄆ?~4月,果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: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。主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。
性狀:種子扁心形,長1~1.9cm,寬0.8~1.5cm,厚0.5~0.8cm。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,一端尖,另端鈍圓,肥厚,左右不對稱。尖端一側(cè)有短線形種臍,圓端合點處向上具多數(shù)深棕色的脈紋。種皮薄,子葉2,富油性。味苦。
化學成份:含苦杏仁甙(amygdalin)、脂肪油、苦杏仁酶(emulsin)、苦杏仁甙酶(amygdalase)、櫻葉酶(prunase)、雌酮、α-雌二醇、鏈甾醇等。
性味:性溫,味苦;有小毒。
歸經(jīng):歸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能主治:降氣止咳平喘,潤腸通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