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藥
出處:《貴州草藥》
別名:水白菊
來源:為菊科植物青藥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態(tài):多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高30~50厘米,上部被密毛。基生葉叢生,有長柄,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,邊緣有疏鋸齒,兩面均散生白毛,脈上較密;莖生葉互生,上部葉較密,葉片線狀披針形,比基部葉小,兩面有毛。頭狀花少數(shù),有長梗,著生于莖頂及枝頂,傘房狀排列;苞片2列,覆瓦狀排列,有毛;舌狀花白色,后漸帶紅紫色;管狀花黃色,冠毛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:生于低洼濕地及水邊。分布貴州等地。
性味:辛苦,涼。
功能主治:清熱驅(qū)風(fēng)。
附方:①治感冒發(fā)燒:青藥三錢,魚鰍串五錢。煨水服。②治目赤:青藥三至五錢。煨水服。③治虛弱:青藥五錢。煨水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