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,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,youjizz日本xxxx69,精品一区在线,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,久久久久亚洲

南懷瑾先生:懂得這一段入世秘訣,才能行云流水,游戲人間


南懷瑾先生:懂得這一段入世秘訣,才能行云流水,游戲人間


01 懂得這一段入世秘訣,才能行云流水,游戲人間

列子回家給太太煮飯,“于事無與親”,這是應(yīng)帝王第一個秘訣,入世的秘訣。有道之士到這個世界做人做事,做任何事都是無與親,不親。

不親是什么?就是佛學(xué)里的不執(zhí)著,不抓得很牢。該做生意就去做,人生應(yīng)該做的就去做,做完了,行云流水,游戲人間;一切善事都做,做完了不執(zhí)著,不抓得很牢。對自己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;年紀大了,總有一天再見,再見就再見,沒有什么關(guān)系,一切聽其自然,萬事不執(zhí)著,這樣才能夠入世。

“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逆,應(yīng)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”這是道的最高境界。至人,得道的人,“用心若鏡”,心如明鏡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就是這樣。所有事物到鏡子前面一照,一定有影像,但是如夢如幻。鏡子照人,你馬上就體會那個境界。

所以用鏡子處世,這個道理是什么呢?就是叫我們處世做人,有八個字“物來則應(yīng),過去不留”;照鏡子就有,一切事物過去了,鏡子不留痕跡,這個就是佛家講的大圓鏡智了,也就是明鏡亦非臺的道理。

你說我今天倒霉,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,其實也沒有什么倒霉,你天天都很舒服啊,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,否則生活太單調(diào)了。那個不痛快來了也不拒絕,因為人需要一點不痛快點綴,不痛快過后來個痛快,你不曉得多高興呢!所以一定要這么調(diào)劑一下。

“應(yīng)而不藏”,就是鏡子照東西一樣,物來則應(yīng),過去不留,心中不藏。因此一切恩怨是非,過去不留;不是沒有是非善惡,而是過去不留,此心很平靜?!肮誓軇傥锒粋?,能修養(yǎng)到這樣才能入世。

這一段很重要,尤其現(xiàn)在工商業(yè)的社會,大家生活忙碌,自己已經(jīng)不是一個真人了。我們這些在工商業(yè)時代的人,二十一世紀的人,父母生下來那個人,一長大,那個原來的人跑掉了,后來活著的是假人,不是至人;都被物質(zhì)環(huán)境忙碌得昏了頭。

要想真抓住自己是個人,應(yīng)付二十一世紀的時代,必須要懂莊子這一段《應(yīng)帝王》,入世能夠“勝物”,不被物質(zhì)所打垮,不被物質(zhì)環(huán)境所誘惑?!皠傥锒粋?,不會傷害到自己,我還是我。(《莊子諵譁》東方出版社)

02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賭場,贏的也輸,輸?shù)囊草?/h1>

人一生都是忙忙碌碌,就是勞生。道家的文學(xué)還有個名詞叫作“浮生”,大家都讀過李白的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,其中“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”這個“浮生”的觀念與名詞是由道家來的,和“勞生”是同樣的意思,人為什么感覺到生命是勞苦的?不管貧富,天天努力爭取、忙碌的對象,最終都不能真正的占有。一個富人,了不起每天進帳有一千多萬,不過搬來搬去,也不是他的。

物質(zhì)世界的東西,必定不是我之“所有”,只是我暫時之“所屬”。與我有連帶關(guān)系,而不是我能占有,誰都占有不了。有些人用不著讀書,從一些現(xiàn)象,就可以把人生看得很清楚。只要到婦產(chǎn)科去看,每個嬰兒都是四指握住大拇指,而且握得很緊的。人一生下來,就想抓取。再到殯儀館去看結(jié)果,看看那些人的手都是張開的,已經(jīng)松開了。人生下來就想抓的,最后就是抓不住。(《論語別裁》東方出版社)

“塵沙聚會偶然成”,這個世界是一顆顆沙子堆攏來,偶然成功的世界。人生也是這樣,他是你的父母、你的丈夫、你的太太、你的兒女,也是塵沙聚會偶然而成。

人生都是如此,忙了一輩子,為兒女呀,為家庭呀,忙到老死,最后嘛,眼睛一閉像那個蜜蜂一樣,為誰辛苦為誰忙,不知道,找不出答案。

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賭場,誰賭贏了?誰賭輸了呢?只有當東家的老板賺了錢,其他的人都輸光了。贏的也輸,輸?shù)囊草?,這個世界就是這么一回事。

“枉從得失計輸贏”,人生在世,誰對誰錯?誰贏誰輸?都差不多,最后都是沒有結(jié)論地走了。(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東方出版社)

03 人生真正能體會到“事如春夢了無痕”,就不需要再研究《金剛經(jīng)》了

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每一個念頭都不停留的,自然不停留。行云流水,前念已滅,后念不生,當體即空。不要你去用心,你去用心求空,已經(jīng)被一個妄念遮住了,自性本來空。換一句話,我說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這個“應(yīng)”字是方法論;如果以本體論來講,“本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此心本來無所住,盡管起用,用也空。

因此,后來佛再三講到,所謂過去心不可得,現(xiàn)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已經(jīng)講完了嘛!你也會念,曉得過去心不可得,現(xiàn)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偏要求個得,偏要求個住。它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,哪里妨礙你了?自性本空嘛。(《答問青壯年參禪者》東方出版社)

所以大乘佛法,如何才能安住?無所住即是住。拿禪宗來講,住即不住,不住即住。無所住,即是住。所以人生修養(yǎng)到這個境界,就是所謂如來,心如明鏡,此心打掃得干干凈凈,沒有主觀,沒有成見,物來則應(yīng)。事情一來,這個鏡子就反應(yīng)出來,今天喜怒哀樂來,就有喜怒哀樂,過去不留,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。宋朝大詩人蘇東坡,他是學(xué)禪的,他的詩文境界高,與佛法、禪的境界相合。他有個名句:“人似秋鴻來有信,事如春夢了無痕。”

這是千古的名句,因為他學(xué)佛,懂了這個道理。人似秋鴻來有信,蘇東坡要到鄉(xiāng)下去喝酒,去年去了一個地方,答應(yīng)了今年再來,果然來了。事如春夢了無痕,一切的事情過了,像春天的夢一樣,人到了春天愛睡覺,睡多了就夢多,夢醒了,夢留不住,無痕跡。人生本來如大夢,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,如江水東流,一去不回頭的。老年人?;貞洠氘斈晡胰绾稳绾巍钦媸亲詫?,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的,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。

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,就不需要再研究《金剛經(jīng)》了。應(yīng)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,這個心無所謂降,不需要降。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,所有的喜怒哀樂,憂悲苦惱,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候,一切都沒有了,永遠拉不回來了。(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東方出版社)


轉(zhuǎn)載自——“南懷瑾先生書友會”

桂ICP備16004735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