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眾人都知道吃飯狼吞虎咽不好,但你是否注意過自己每一餐吃飯的時長?當你吃完飯后,會不會時常發(fā)現總是有脹氣、胃食道逆流,或是吃不飽的感覺?其實,這些都是吃得太快的表現。
當吃飯速度太快時,不僅僅會脹氣,還會讓人變胖、甚至引發(fā)糖尿病的風險。專家建議,每口多咀嚼10下、至少咀嚼20下,吃飯的時間至少可以拉長到30分鐘左右,堅持下去,一定會感覺身體變得更健康,同時也能遠離下文中的4大疾病。如果一餐時間少于30分鐘,就表示吃得偏快了。
容易肥胖
細嚼慢咽、拉長用餐時間,更容易產生飽腹感。大腦會感覺吃飯時間已經過了很久,應該差不多要吃飽了。吃過完整的西式餐點全套的人,常常有這樣的經驗:還沒有吃到主餐就已經飽了,等主菜上來時往往吃不下太多。
2017年,日本廣島大學研究追蹤了1,083名受試者5年之后,吃飯吃太快會增加患上“代謝癥候群”(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血糖等)11.6%的幾率;而且進食速度越快,體重越容易大幅上升。研究同時指出,慢食或能有助于預防患上代謝綜合癥的風險。
胃食道逆流
吃飯速度太快,還沒半小時就吃完的人,容易讓胃里一下子塞進太多食物,此時必須把胃撐大才能讓這些食物不斷地進來,于是導致胃部松弛、食道大開,胃酸就容易逆流到食道,造成胃食道逆流。如果總是吃飯吃得比別人快,就要注意這個問題,讓自己的進食時間盡可能維持在半小時以上。
消化系統(tǒng)變差
吃飯?zhí)旎蛞贿叧詵|西一邊講話、喝湯的時候,會在不知不覺間吞下很多空氣,造成胃脹氣。而且吃得太快、一直講話,也意味著食物沒有好好咀嚼就被吞咽下去,會造成腸胃消化的困難,自然也會容易覺得脹氣、不舒服。而細嚼慢咽能讓食物在口腔里嚼碎,讓食物到胃里的時候不是一塊一塊、需要花費很多功夫消化的食物,才能減輕消化系統(tǒng)的負擔,增加代謝速率。
增加糖尿病幾率
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發(fā)現,吃飯吃太快的時候,身體沒辦法釋放出“飽腹感”的信號,也就沒辦法釋放出足夠多的胰島素,會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動,容易演變成胰島素抵抗,形成糖尿病。另一方面,吃得太快導致肥胖,而肥胖本身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。
慢慢吃東西,身體感覺到自己還在持續(xù)進食,就不會急著去消化、提高血糖,而是緩慢將食物的能量轉變成血糖,能維持血糖的穩(wěn)定,讓飽腹感一直持續(xù)到下一次用餐的時候。
——資料來源:HEHO健康網
往期精彩回顧
7 個吃飯的壞習慣,讓你比平時多吃一半的分量
限定進食時間更有助于養(yǎng)成運動習慣
把控好進食的時機,提升增肌減脂效率